MBR技術應用的工藝流程
l 格珊用于去除大顆粒的固體雜質,如生活垃圾、泥砂等,需要定期清理。
l 預處理:根據處理廢水的情況,可以是“絮凝、沉淀,隔油,水解酸化、兼氧、接觸氧化或者其他必要的物理、化學處理措施”。采用什么樣的預處理過程,必需根據污水的類型、水質情況等確定。經過預處理,進入MBR池的水不含油。
l MBR池:是好氧生化池,根據進水COD、BOD的情況設計MBR池需要的停留時間和池子大小。
對于生活污水來說,一般的設計停留時間推薦為6 – 8小時。
MBR池的設計
MBR池是該技術應用設計工藝過程的關鍵部分。一方面,在MBR池內進行好氧生化反應。另一方面,膜的過濾和截留污泥的作用也在MBR池內實現。
MBR池建議設計成兩格,有利于廢水被均勻地被抽吸出去,使廢水在MBR池內不出現短路現象。
MBR池內固定膜片的支架稱為膜架,膜架一般采用鋼防腐結構。為了使膜片在生化池內有比較好的水流效果,建議按下述尺寸設計膜架的位置。
膜架與生化池壁距 ≥400mm
膜架與膜架間距 ≥500mm
在采用3片膜片為一組的連接方式時,MBR池的有效水深設計為2800mm – 3000 mm為宜。
采用2片膜片為一組的連接方式時,MBR池的有效水深設計為2200mm – 2400 mm為宜。
對于小型的MBR項目,采用1片一組時,有效水深不低于1000mm。
MBR部分曝氣系統的設計
為了使膜的表面被空氣充分擦洗,膜片的下方要設計足夠的曝氣器。曝氣可以采用微孔曝氣與穿管曝氣的方式。
以Φ215的微孔曝氣器為例:每組膜片的出水管中心距離750mm,在膜片底端設置微孔曝氣器時,曝氣頭的中心距離為250和270 mm。
例如:60T/D的MBR池,設計選用MBR-8型膜片60片的話,設計采用20組,每組3片。每相鄰的2組膜片的中心距離為100mm,放置膜片的區間,總的平面尺寸為2000mm長,寬810mm。需要的曝氣頭數量為 2000 ÷ 250 ×3 = 24 只。
曝氣頭的出氣孔與膜片*底層的膜絲之間*好有400-500mm的間距。
膜架的設計
要使膜片放置在生化池內,必須設計合適的膜架作為支撐和固定用,防止膜片的晃動和移位。
膜架的平面尺寸根據膜片的組數確定,而高度則與MBR池的總深度有關系。一般它的高度與總深一致,或者略低于MBR的總深度(低10-20mm為宜)。
一個詳細的膜架例圖如附件所示。膜架上主要有膜片的插槽和固定擋板等構筑。
膜出水
在MBR池中,生化處理后的水經過膜的過濾后排出。實際使用過程中采用自吸式水泵進行抽吸出水。每3片或者2片膜片為一組,單獨接一個小的閥門。膜架上所有的膜組的出水口并聯接到一根出水管上。
膜片的運行和清洗
為了及時將膜表面的沉積物擦洗下來,膜的出水按照抽吸出水12-13分鐘,停2-3分鐘設計。而停止抽吸出水時,曝氣系統不停。
系統運行時,采用恒定流量辦法,抽吸負壓可通過電接點式壓力表讀取,膜片操作負壓-0.01 ~ -0.03MPa,當操作負壓超過0.05MPa時,需對膜片及時進行清洗。
為了減緩膜片的污染,在運行期間,需要對MBR膜片進行定期的表面沖刷,沖刷時,關閉自吸泵,停止出水,調大曝氣量,對膜表面進行2小時的沖刷。沖刷周期以7天/次為宜。
清洗方法是將膜片從膜架上取下,用清水對膜片表面進行沖洗,除去膜片表面附著的活性污泥;再用0.5%NaClO溶液浸泡1小時,殺死附著在膜表面的細菌;然后用2-3%左右的NaOH溶液將膜片浸泡2小時,除去附著在膜片表面的有機物和膠體物質,再用清水對膜片進行沖洗,膜片通量即可恢復。如果膜片使用的當地水質硬度高的話,也可以結合酸洗的方法對膜片進行浸泡清洗。配置1-2%的鹽酸溶液,浸泡2小時后,取出,用清水沖洗干凈。
此項工作要求操作人員在清洗過程中要十分小心,以免弄斷膜絲。